赵修 官方网站

+收藏:http://zhaoxiu.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友人评价
2014-11-20    浏览(609)        来源:赵修 官方网站

艺术家以“养气”作为立身之本,读万卷书,养书卷之气,行万里路,游名山大川,采日月之精华,得天地之灵气,更须静中参悟,动中入静,耐得住寂寞,宠辱不惊,养自身之浩然正气,画如其人,这样的作品依然能逐渐去俗存清,得天然之意趣!

赵修的作品,取法倪,文,沈,自成一格,沉净,凝练,用恬淡疏朗的笔墨表现出新世代文人与世无争的精神,赵修笔下的一草一木,一亭一榭之间写出了文人的胸中意气,以及内心的桀骜不驯,过于清净的画面与当今繁杂热闹的社会形成强烈的反差,或许这正是画家本人内心深处寻求的一种平静吧!

——李仕明

赵修的水墨园林系列作品,从《烟雨寻踪》到《清园雅梦》系列,画面元素提炼考究,布白得当,清新雅致,这源自于他在美院扎实的造型训练和日久积淀的笔墨素养。他的园林系列作品均来源于对景写生,虽取自实景,但画面中的一草一木又融入他的情感,所以品赏他的这系列作品,最难得之处是画外之境,真正是让生活在喧嚣尘世间精神劳顿的人们找到一个避风的港湾和世外桃源,安顿精神。

——贾志发

在我看来,画家是有先天与后天之别的,修兄显然属于前者。 其画面中的理趣就来自其先天具备的人文气质。 那里没有驰骋的笔墨和铺张的色彩,也就没有激烈的情感宣泄。而是以慵懒的线条,安静的渲染默默组织出一个心游之所。那是他安顿思索的地方。

修兄是个颖思善悟的人,茶话之间,总能听到他对物事不循常规的分解,也许他也没有答案,但他却有办法把你引入一个幽微的思索境界,慢慢分辨,轻轻叩问,这个过程里充满曼妙的机趣,许多路径和方向自然映现,而最终的“答案”已经远非当初的发问所能承载……我想,这就是修兄画画的状态吧。

——孔方

能收到赵修的邀请,为他的画册赠言,让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和意外。但细细想后,却又不那么意外了。我是赵修众多藏家中的一位。有幸能与赵修成为好友,是我的荣幸也是机缘巧合。在这里我仅分享一下我与赵修认识的过程,希望能帮助大家对他有更全面和深入地认识。

回想起与赵修结识的过程,首先打动我的,是他的那份真诚。赵修待友真诚在圈子里是出了名的: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成长经历,哪怕在他初有名气之后,也毫不避讳谈自己艰苦走过的历程,不避讳谈自己犯过的错误,他总是希望能真诚的对待身边的每个人。在他的作品获得越来越多人认可的时候,他宁可多努力创作来满足藏家的需求,也不愿轻易涨价让藏家朋友们失望。在朋友面前他也从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在他那里你总能获得真诚又充满善意的意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有可能是生活的磨练让他早早的参悟禅宗之慧,抑或许是他本就清心寡欲略显憔悴,他仿佛没有经过太多的为伊憔悴,直接迈步走向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灯火阑珊境界。我想,正是基于他希望向所有的艺术爱好者展示最真实自我的愿望,他才会邀请我—— 一个普通的藏家好友,为他写出我想对他说的话。

其次,拉近我们的是他那颗忧国忧民的心。对社会的不公他总是不遗余力的批判并呼吁大家共同努力来改变。遇到的生活陷阱他也细心的提醒身边的每一的朋友,他将呐喊和心声都融到他清新脱俗的画作中,细细咀嚼,你会发现,它们让你平静,让你思考,让你向往美好。

最后让我敬佩的是他艺术道路上坚忍不拔的毅力,了解他艺术之路的人都清楚,他艺术道路上的艰辛,何止81难,远远胜过了西天取经。而他,恰是依靠了超凡的毅力和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了爱情、婚姻、和睦的家庭以及他渐渐沉甸的艺术果实。 

他的作品和他本人一样,像这尘世间开出的一朵莲花,挺拔、直立、清香四溢。

——韦思远

赵修为人坦荡,爽朗中透着极强的正气。他虽常年生活在北方,却在笔端流露着对江南庭院的悉心,他与画是保持距离的,这种距离既是空间上的也是心理上的。他画庭院水榭,却不贪恋,他行走于北方大地,却不持重,这正是他画面所反映出来的状态,即若即若离。历史上不乏绘声绘色的“画者”,全能而又深入,然而在中国意象体系的文脉里却统统搁置末流甚而淘汰出局,中国文化体系里的精英群体便是洞明万物`游弋风神的才子,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就在才子中间代代幻化。

赵修的画重意象,景随心动`境随心转,笔墨中含有南派清润化雨的灵秀,所作大都一气呵成,气贯全局。初看似觉清淡,细看则笔笔相生,笔笔有力,神采跃然而现。赵修极重写生,但他的写生不是照抄对象,他穿梭于池塘楼榭,观花看水`戏鱼赏石,蜻蜓点水般里外游走却不着一笔,也不利用现代科技的便捷。他所追求的是“目识心记”`“造化心源”的伟大传统,他不固守于一时一景,也不以画反现自然,他画他的所感所知,所问所想,他是要表达江南庭院的神韵与风华。他借景抒情,以庭院为载体在画这个空间里实现自我与自然的对话,思接千古,万物归心,正所谓“饱游饮看,历历罗列于胸中,而目不见绢素,手不知笔墨”。
观赵修画如睹其人,与赵修行则思其画,画人合一。
 
——甲午盛夏记于海上文书楼   颉鹏

标签:赵修,颉鹏,李仕明
分享:
上一篇:友人评价
下一篇:友人评价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